药典改版:湖南隆回金银花亟待政策拉一把
人民论坛12月8日北京讯(陈仕球刘让兴)隆回县位于湘中偏西南,总面积2866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1005个村(居、社区),总人口120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试点县、对照履行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县、湘西地区开发项目县和革命老区县。为改变“农业大县、财政穷县、收入低县”的现实,隆回从县情动身,努力发掘特点优势产业,因地制宜,构成“南烟北药”等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初步构成了金银花、烤烟、优良稻、生猪四大主导产业和油茶、辣椒、百合、特点果蔬四大特色产业。在国家相干政策的鼓励下,其中隆回金银花产业发展迅速,一直呈上升趋势,产值逾10亿,一度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自2005年药典改版后,以隆回金银花为代表的南方金银花产业被人为套上了产业发展的“绊脚石”,亟需国家政策拉一把,为产业健康发展“松绑”。
1、隆回金银花是武陵山片区脱贫支柱产业,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
隆回金银花主产区小沙江地区、麻塘山地区,平均海拔1350米,是一个瑶汉杂居的高寒山区,气候卑劣,“八月飞霜雪,六月盖棉被”,素称“隆回小西藏”。由于自然条件异常卑劣,这里十年9灾,农作物十年九不收,农民生活终年处于赤贫状态,90以上的农民靠救济和乞讨过饥荒。上世纪90年代初,我县被列为第一轮国家级贫困县,时任省长陈邦柱亲临我县小沙江、麻塘山地区展开实地调研,指导小沙江、麻塘山地区要调剂产业结构,优先发展金银花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随后,曾任省委书记杨正午、省长周伯华,曾任市委书记蒋建国、盛茂林等相继亲临小沙江、麻塘山地区,指点金银花生产。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几十年来,隆回县历届县委、政府薪火相传、坚定不移地在隆回北面小沙江高寒山区大力发展金银花产业,累计投入1.8亿,突破技术落后、品种混杂等制约金银花产业发展的一条条“软肋”,将这朵小花做成了占全国一半以上份额的大产业。目前,全县已有金银花面积21万亩,终年干花产量在1.2万吨左右,花农达18万人,从事金银花销售的经纪人队伍己达l000余人,在全国20多个城市和各大药厂建立了销售络与购销关系。栽培面积与产量、产值均居全国之首,占全国产量过半,成为全国范围最大的原生态种植区,我县小沙江、麻塘山地区中药材市场已发展成为全国六大中药材市场之一,成为全国金银花重要集散地。隆回金银花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金字招牌:2001年,隆回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金银花之乡”;2004年,隆回金银花载入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和2009年,隆回金银花分别被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工商总局核准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和“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隆回金银花已成为小沙江、麻塘山地区等少数民族地区名不虚传的“致富之花”、“幸福之花”,金银花也由此被隆回人民定为县花。“隆回金银花”由此被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作为生物医药产业优势药材资源列入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计划(年)》。
在国家扶贫攻坚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支持和推动下,武陵山片区、秦巴山区等广大贫困地区也相继大力发展金银花等特点农业,实行产业扶贫战略。
早在1990年由中共中央统战部牵头,八大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在贵州省展开了智力支边、科技扶贫工作。经过5年示范种植试点,安龙县德卧镇、泥粜镇种植金银花5万亩,昔日乱石满坡的荒山变成了金银花遍及的绿山,村民户均年收入由200多增加到3000左右。
2004年,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国家林业局共同建设的贵州黔西南30万亩金银花基地建设工程,在贵州省贞丰县启动实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出席了工程启动仪式时,指出这一项目的目标是“治穷”和“治荒”,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的一项德政工程,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贵州省的金银花种植还遭到时任总理温家宝同志的亲切关怀,2010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贵州省兴义市视察时,在则戎乡冷洞村亲身为该村金银花浇水。
如今,武陵山片区共种植金银花40万亩左右,金银花产业沾恩贫困人口达3600万人以上,金银花产业已成为该贫困地区尤其是贫困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我国南方各省市几十年来精心培养发展合适当地种植的南方金银花品种“灰毡毛忍冬、黄褐毛忍冬、红腺忍冬及华南忍冬”等,已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大、富民作用最强、示范辐射带动力最大的金银花品种,金银花是该贫困地区尤其是贫困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儿童白癜风的原因主导产业。
2、药典改版,“两花”分列,南方金银花产业发展出现断崖式下跌
白癜风的症状和治疗>1、我国南北金银花药理药性相同,主栽品种不同,价格、种植面积差异大
“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的统称和俗称,据2000年版《中国药典》记载,金银花植物来源有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和毛花柱忍冬4种,自1977年起,这类多来源的金银花在全国使用了38年,其药理药性中“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等表述完全相同。我国金银花实际种植总面积约70万亩,终年总产量在2.5万吨左右,因南北气候不同,生产实践中,逐步构成了南北不同的栽植品系:一个是“忍冬”品系,种植面积约20万亩,年总产量约6000吨,主产地以山东平邑、河南丰丘、河北巨鹿等北方产地为主;另一个是以“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及华南忍冬”为主的南方金银花系列,主要以湖南隆回、溆浦、新化、重庆秀山、贵州绥阳、务川、黔西南、四川南江、广西忻城、马山等我国南方产地为主,种植面积约50万亩,占全国银花总面积的70;其中灰毡毛忍冬等品种年总产量约18000吨,约占全国金银花总产量50以上。综观全国金银花产业,南方金银花各品种已成为全国金银花市场的主流品种。南方金银花品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点:1是质量好、产量高,种植本钱低。以“灰毡毛忍冬”为例,其种植本钱比北方主栽品种“忍冬”下降一半以上,产量却高出四倍多,因物美价廉,具有北方忍冬品种不可比拟的绝对优势。2是南方金银花品种是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扶持鼓励下发展起来的,在全国金银花行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已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2、药典改版,药理药性不变,名称被改,南方金银花富民产业临灭顶之灾
自2005年版以来,中国药典把我国北方主栽品种忍冬作为“金银花”药材的唯一来源,却把原“金银花”项下的南方金银花主栽品种剔除出来,将南方金银花品种中的“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及华南忍冬”等单列为一个新名词“山银花”,新分列的“金银花”“山银花”除品种不同,名称不同外,两者药理药性表述1字不变,却自此造成了南方金银花产业不言而喻的临灭顶之灾。
由于“山银花”是药典新创造的药材名,即使原来一直合法使用该原料的药厂,也得重新取得国家食药监局批准,才能恢复使用,因此,全国便没有一例能合法使用使用山银花的药品。原来一直做为金银花大量在临床使用的南方金银花被更名山银花后,其市场即从原占有70以上市场份额,跌至市场归零的谷底。
而在山银花被更名的同时,北方金银花利益集团落井下石,大肆进行商业诽谤。比较典型的是北方金银花主产区以山东平邑九间棚公司刘嘉坤为代表的利益集团,和与刘嘉坤利益相干的学术界非金银花相干专业的牧草“砖家”蒋高明、植保“砖家”徐长青对我们南方金银花的商业诽谤,炮制了“山银花药性热,与金银花药性完全相反”等大量络流言。他们还专题炒作王老吉、加多宝涉嫌用山银花代替金银花属造假,有毒,上火。直指用南方金银花生产的产品为假劣产品,让南方金银花原占有的70金银花市场主体集体失语,在使用原料上避谈南方金银花。给南方金银花造成上亿的惨痛损失。另一方面一些北方的利益集团趁机大量低价收购南方金银花,再包装、冒充成北方金银花,高价卖出,南方金银花花农利益处于任人宰割地位。
被国务院定位为国家“优势药材资源”,大力扶持发展的南方金银花品种,现在却成了“政策性假药”,导致武陵山片区广大贫困花农“被国家政策伤了”。近年来山银花价格及销量应声而落。以隆回县为例,前几年,金银花一路货紧价扬,干花价格最高时达每公斤200,平均价格一直保持每公斤干花70左右,鲜花8左右。据调查,2012年至今,我县刚上市的鲜花价格为每公斤仅3--6,干花每公斤仅25—40,全县广大药农和经销商几近在成本价和微利状态下经营,老百姓种植积极性大大受挫,普遍存在弃采弃管现象,初步估计,全县减产在三分之一以上,加上价格下降,原有12亿的产值直接降至2亿左右。据初步统计,武陵山片区广大花农损失上亿。由此,造成山银花产区金银花从业人员延续减少,面积萎缩,产量减少。两花分列后,原使用山银花作原料生产的药厂只得使用价格更贵的金银花忍冬系列品种而致亏损,因此不能不停产或寻觅替代品,对金银花全部产业都造成不利影响。
3、为民请命,要求仍旧将山银花列入国家药典金银花项下,理由以下:
1、金银花、山银花药理药性一致,历来通用
金银花与山银花在植物分类学上均属于忍冬科忍冬属植物,植物来源同科同属不同种。在中国药典将金银花、山银花分列前后,均明确记载着山银花与金银花在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上都完全相同。均为:【性味与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热病发;【用法与用量】6~15克,而且均没有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的记载。也就是说,山银花与金银花在临床运用和主治疾病等各方面都没有任何区分,而且二者都没有毒副作用。
2、“一物一名原则”站不住脚
2005年以后的药典说是为了实现“一物一名原则”,将金银花、山银花分列,但新列药名“山银花”并没有实现一物一名,包括了“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及华南忍冬”多种植物,如此“一物一名”缺少一致性与权威性,使人费解,难以服众。中国药典将相同性状的南、北忍冬科忍冬属植物,按“一物一名”原则分为金银花与山银花,而2015年版中国药典却仍将不同性状的“伞形科植物柴胡”和“狭叶科植物柴胡”,一并纳入中药材“柴胡”项下。
3、“金银花”历来是忍冬科植物的总称与俗称,药典改版,剥夺了南方金银花产业合法权益
在民间和历史实际中,“金银花”这个名字所涵盖的植物,是“开出黄白两色花”的全部忍冬科植物的总称,而不是在全国范围内所有忍冬科植物中特指某一种。“金银花”这1名称的通用性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如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农业部、林业部等一致认可,国家以“金银花”命名的山银花产地与产业不计其数。以湖南隆回县为例,2001年隆回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金银花之乡”;2005年“隆回金银花”被国家质监总局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6年隆回县被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列为国家金银花产业开发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2009年“隆回金银花”被国家工商总局核准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又如重庆秀山县,2008年“秀山县20万亩金银花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示范”被国家财政部、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2009年“秀山金银花”地理商标取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2011年以金银花产业作为重点项目纳入国务院批准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计划(年)》等等。
“金银花”这个千百年约定俗成的名称,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已赋予了它巨大的品牌价值,应当为包括武陵山贫困山区广大南方金银花种植户在内的各忍冬科忍冬属植物产业链利益相干者共有。而2005版药典突然将金银花、山银花分列,让忍冬独享金银花名称,无端否定了金银花、山银花安全通用的铁定历史事实,也剥夺了山银花合法市场,严重伤害了武陵山贫困片区山银花产业链利益相干者合法权益,沉重打击国家扶贫产业,严重影响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公信力,这与国家扶贫政策相左,与国家药典“重视继承我国民族医药传统文化”原则相左,在国家药典中药性相左、药名相同、有毒害风险的药物尚比比皆是的情况下,却急于将药性相同、临床通用的金银花、山银花分列,这更是违背了国家药典“统筹国情和资源情况,要与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相调和的”原则。
4、药典一改了之,无配套政策,不顾花农生计
国家食药监局在2005年将山银花、金银花分列后,不顾山银花产量与用量已占据了70金银花市场的现实,让山银花合法市场直接归零,致武陵山片区千万贫困花农生计于不顾。2006年,仅仅出台了国家食药监注函[2006]69号、国食药监注[2006]59号等文件,规定:“对被药典新更名的中药材,对比原来市场使用情况,允许相干的中医药处方,依照新名字做相应的改变。。。”而从有效时限上看,国家食药监局69号下发时间是2006年7月6日,截止时间却在2006年8月1日前,从文件下发到工作截止时间,不到一个月,广大药厂没法成功获批。从实际效果上看,近10年来,国家药典中药处没有指点、支持哪怕一家药企,依照国家食药监注函[2006]69号文件,恢复使用山银花的,而以后使用山银花配方的,只有寥寥几种产量不大的,并于2005年以后研发的新品种。直至2014年11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山银花产区和社会各界的强烈要求下,才迟迟出台了《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中国药典分列管理中药材品种有关问题的复函》食药监办药化管函〔2014〕559号,重新启动原山银花使用厂家更新药方的审批程序,而由于审批门坎太高,目前获批更新配方的药厂为数不多,仅唯一河南太龙药业的“双黄连口服液”等二十余制药企业31个处方已备案并在国家药典委站取得公示,而这些产品的用量,相对全部山银花产业用量“原来市场使用情况”来讲,这仅仅是无济于事。
5、社会各界,强烈反对“两花分列”
由于药典改版,巨大的山银花产业没法恢复到“原来市场使用情况”,处于“有货无市”的危险局面,濒临倒闭,在此紧要关头,武陵山片区各省市县,社会各界拧成一股绳,共同努力向国家各上级部门争取,强烈反对“两花分列”。
1是取得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关心和支持。2013年8月,湖南、贵州、四川、广西、重庆等南方5省金银花主产县相干领导及政协委员齐聚我县研讨山银花产业发展事项,并以社情民意的方式上报全国政协;2015年6月,湘鄂黔渝边区县(市、区)政协工作联系会第32次会议在隆回召开,预会成员为山银花产业健康发展向上级组织进行抱团呼吁。湖南省、市人民政府、山银花主产区南方10县人民政府(隆回、溆浦、新化、洪江、辰溪、秀山、绥阳、务川、南江、忻城)、重庆市人民政府纷纭以红头文件向国家食药监局去函,要求将山银花重新纳入金银花项下;广西、重庆、贵州、四川、湖南5省的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在参加全国两会期间,以提案、议案等强有力的情势向党中央、国务院为南方金银花正名反应诉求,要求国家药典恢复山银花列入金银花项下。
2是取得全国各级电视、报刊、络媒体的大力支持,引发了广泛关注,山银花产业迅速成为全国热门与焦点,积极为保护山银花产区合法利益鼓与呼;
3是取得科技界的广泛支持,国家中药协会李连达院士等各权威专家纷纭发声支持:“山银花与金银花药理相通、药性相同,可以通用”,并支持为山银花正名。
四是山银花产区内广大花农成立了南方金银花产业资源保护协会,自发组织了万人签名,寄送现任国家食药监局局长,表达扶持产业、脱贫致富的心声。
4、相干要求
“山银花”主产地以湖南隆回、重庆秀山、贵州道真、湖北、广西等西南山区为主,以武陵山区为核心,主产地几近均属于国家级扶贫开发县。“山银花”产业均为这些地区的拳头产业、旗舰产业、民生产业,涉及到3600万贫困人口的生活收入来源。药典改版,给该地区的富民产业带来巨大困难,阻碍了西南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给这些地区的百姓生活和政府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和不安,构成不稳定的隐患。综上所述,特此要求谨慎妥善地处理金银花名分之争,以落实国务院[2011]88号文件精神,增进武陵山片区、西南山区特点优势产业健康发展,保护公正与和谐的社会环境,具体以下:
第一,要求恢复《中国药典》2005版之前的表述方式,将目前山银花项下的植物种与金银花项下植物种合并,统称为金银花,可于金银花名下分种并冠以主产地名以示区分。或参照《中国药典》2005、2010版柴胡的表述方式,将山银花项下的植物种与金银花项下植物种合并,统称为金银花。然后再于金银花名下分别将忍冬称为北银花,将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华南忍冬、黄褐毛忍冬称为南银花。如果新版《中国药典》以植物名称作为药物名称,到达一药一物一名,则应分别称为忍冬花、灰毡毛忍冬花、红腺忍冬花、华南忍冬花、黄褐毛忍冬花,均不使用金银花之名。
第二,在“两花”合并之前,允许古籍处方中金银花产品使用山银花作原料,除中药注射剂外,允许金银花、山银花通用。
第三、要求国家食药监依照《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中国药典〉分列管理中药材品种有关问题的复函》食药监办药化管函〔2014〕559号,积极从法理上尽快恢复山银花原有市场份额,尽快开辟行政审批绿色通道,设立专门机构,给予优先措施,下降门坎,集中展开专项工作,大力支持、指点、鼓励、催促处方中药味名称变更,尽快促进大部分(最少将其中50)药企业的有关产品配方中的金银花更改成山银花,以解决山银花卖难的迫在眉睫。
第四、“隆回金银花”已作为重大项目被列入国务院下发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计划(2011—2020)》,隆回已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大、富民作用最强、示范辐射带动力最大的金银花生产基地县,对于武陵山片区产业扶贫产生侧重要辐射作用。因此,特恳请上级各部门对隆回金银花做产业专项扶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