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慢性溃疡,即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正常时胃黏膜屏障有防护作用,胃酸和胃蛋白酶并不致溃疡,故胃酸分泌过多和局部黏膜防护机制降低可能是发病根本环节。1、中枢性迷走神经异常兴奋,促使胃酸分泌增多,胃壁张力增加,影响黏膜防护功能,导致溃疡发生。咖啡和浓茶刺激胃酸分泌,利血平和组胺类药物增加胃酸分泌致溃疡。吸烟也可引起消化性溃疡,与吸烟增加胃酸分泌、降低幽门括约肌张力和影响胃黏膜前列腺素合成等因素有关。2、多种原因可损害胃黏膜屏障,如未充分咀嚼的粗糙食物、过酸及辛辣食物或过量饮酒等可致物理性或化学性损害。3、持续和过度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和忧郁等神经精神因素,对溃疡发生和复发有重要影响。
上腹部疼痛是消化性溃疡最为主要的症状,其特点为:慢性疼痛病史,呈周期性和节律性发作,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天或数周,发作常与精神刺激、饮食失调、过度疲劳、季节变化和刺激性药物等有关。
(1)疼痛性质。疼痛的程度不一,其性质视患者的痛阈和个体差异而定。可描述为饥饿样不适感、钝痛、暖气、压迫感、灼痛或剧痛和刺痛等。
(2)疼痛部位。胃溃疡疼痛多位于剑突下正中或偏左,十二指肠溃疡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右。疼痛范围一般较局限,局部有压痛。内脏疼痛定位模糊,不能以疼痛部位确定溃疡部位。若溃疡深达浆膜层或为穿透性溃疡时,疼痛因穿透部位不同可分别放散至胸部、左上腹、右上腹或背部。
(3)腹痛呈节律性。胃溃疡疼痛多在餐后半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逐渐消失。直至下次进餐后重复上述规律。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在餐后2—3小时出现,持续至下次进餐,进食或服用制酸剂后完全缓解。腹痛一般在午餐或晚餐前及晚间睡前或半夜出现,常为空腹痛、夜间痛。
(4)周期性
除10%-15%患者在第一次发作后不再复发,大多数反复发作,病程中出现发作期与缓解期互相交替,反映了溃疡急性活动期、逐渐愈台、形成瘢痕的溃疡周期的反复过程。发作期可达数周甚至数月,缓解期可长至数月或数年。
(5)疼痛历史
除发病后就医较早的患者外,多数病程已长达数年、十几年或更长时间。另外有10%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可无腹痛病史,而以上消化道出血或急性穿孔为首发症状就诊。
此外,消化性溃疡患者除上述典型的上腹部疼痛外,还可表现为一系列的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饱胀、厌食、暖气、反酸、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
营养原则
总的目的是减少和中和胃酸分泌,维持胃肠上皮组织的抵抗力,减轻患者不适感,促进溃疡愈合,恢复良好的营养状况,并防止复发。1、少量多餐定时定量,每天5~7餐,每餐量不宜多。少量多餐可中和胃酸,减少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又可供给营养,有利溃疡面愈合,对急性消化性溃疡更为适宜。2、选择细软易消化食物选择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豆浆、鱼类、瘦肉等。经加工烹调使其变得细软易消化,对胃肠无刺激。3、供给丰富维生素选富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C食物。主食以面食为主,出血时可吃少量流质饮食。4、烹调方法溃疡病所吃食物必须切碎煮烂。可选用蒸、煮、汆、软烧、烩、焖等烹调方法,不宜用油煎、炸、爆炒、醋熘、冷拌等方法加工食物。5、其他进食时应心情舒畅、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供给细软、食物纤维少的食物,应注意预防便秘。睡前加餐,对十二指肠溃疡尤为适宜,可减少饥饿性疼痛,有利于睡眠。6、可适量用牛奶,但无需长期多量地食用,如过多,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大于中和胃酸的功能。
消化性溃疡适宜食物
1、主食及豆类的选择:粥、软米饭、馒头、花卷、馄饨等面食、藕粉、豆腐、豆浆等。2、肉蛋奶的选择:瘦肉、鱼类、蛋类、猪肚、牛奶、鸡血、及奶制品等。3、蔬菜的选择:冬瓜、菜瓜、黄瓜、番茄、油麦菜、马铃薯汁、鲜卷心菜汁、小白菜心汁、生菜等含纤维较少的新鲜蔬菜。4、水果的选择:苹果、桃、梨、西瓜、柚子等。
消化性溃疡饮食禁忌
1、避免刺激性食物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过强食物应避免。机械性刺激增加对黏膜损伤,破坏黏膜屏障,如粗粮、芹菜、韭菜、竹笋、腊肉、火腿、香肠、蚌肉及干果类等;化学性刺激会增加胃酸分泌,对溃疡愈合不利,如咖啡、浓茶、烈酒、浓肉汤等,强烈调味品如胡椒粉、咖喱粉、芥末、辣椒油等。2、禁忌易产酸食物如地瓜、土豆、过甜点心及糖醋食物等。3、禁忌易产气食物如葱、蒜、萝卜、蒜苗、洋葱等。4、禁忌生冷食物如大量冷饮、冷拌菜等。
消化性溃疡食谱一日参考
早餐:面片、鸡蛋,如:烂面片、蒸蛋羹;点心:小笼包、牛奶,如:适量小笼包、一杯牛奶;午餐:面条、鲈鱼,如:面条、清蒸鱼;点心:苹果、桃,如:煮熟的水果;晚餐:大米、瘦肉、冬瓜,如:软米饭、冬瓜丸子汤。
什么是泛发型白癜风白癜风是否可以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