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VLT的作用原理
腔内激光通过光纤传送至组织,通过调节激光的输出功率及发射模式来取得最佳的且可高度控制的组织效果。对于软组织切除,气化,凝固,可以使用裸光纤来接触组织。当光纤接触组织时,其末端发射的激光在组织内产生热效应,具有最小穿透性和最小损伤的特点,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EVLT的优点:
与其他微创手术如经导管硬化剂注射治疗、电凝治疗或射频治疗相比,EVLT经手术穿刺,通过小口径、可弯曲的光纤输送能量;激光能量穿透深度较浅,与完全依赖热能的能量来源相比,对周围组织损伤较小;已安装起搏器的患者也可应用EVLT治疗。与超声引导的硬化剂治疗相比,避免了硬化剂误注射入动脉内及过敏反应等副作用,可精确控制对静脉壁的损伤,降低再通率。激光联合手术治疗,可扩大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并取得良好的疗效。以后在一定条件下,选择适当患者,还可以在门诊开展治疗。
3.EVLT前所需设备及耗材准备
(1)30W半导体激光器一台;
(2)激光防护镜二个;
(3)μm医用光纤一根;
(4)无菌手术巾、纱布、止血带;
(5)5F直头导管一根,(80cm~cm长);
(6)0.”cm长亲水性导丝一根;
(7)5F导引鞘组一套(内含18G穿刺针、5F扩张器、0.”短导丝);
(8)18G留置针若干;
(9)弹力绷带2-3卷,自粘型的最适合;
(10)循序减压弹力袜若干;
4.手术前准备:
(1)入院常规实验室检查及重要器官生化检查及功能检查;
(2)下肢静脉曲张的超声检查。可用彩超作大隐静脉、股总和股静脉管壁、管径测量,静脉瓣膜功能状况,有否静脉血液倒流等检查;在隐股静脉汇合处沿大隐静脉下方2cm—3cm处做大隐静脉的横向测量,静脉血液倒流情况等检查;
(3)下肢顺行静脉造影。目的和意义在于进一步明确诊断;了解深静脉是否全程通畅,大隐静脉全程走向,有否双支大隐静脉;静脉曲张的程度和范围;交通支部位,有否倒流;造影过程中要求了解髂静脉是否通畅,是否同时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初步了解深静脉瓣膜功能状况等。
5.EVLT的手术过程
(1)术前先作开机准备,检查激光器是否正常工作运转。连接好光纤,设置参数:功率12W,选重复脉冲模式(或连续脉冲模式),一秒脉冲,一秒间隔(即激光发射一秒,间歇一秒)。将激光设置为准备模式(ready),光纤末端就会看到红色的瞄准光束。
(2)治疗体位:仰卧位。
(3)麻醉选择: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也可选择局部麻醉方式。
(4)在股动脉搏动内侧,腹股沟韧带下方,大腿根部横行皱纹处,顺着皮纹做个横行小切口,约2cm左右,必要时可延长。用小拉沟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在深筋膜的浅面,卵圆窝部位找到大隐静脉,此时必须仔细辨认大隐静脉与股动脉的区别。游离大隐静脉,近心端结扎和缝扎各一道,远心端血管钳阻断备用。
(5)在内踝上方扎止血带,在内踝处找到大隐静脉,用5F鞘组中18号带塑料外套管穿刺针,穿刺大隐静脉,穿刺成功后退出针心,留置塑料套管。然后,将鞘组内的0.”导引导丝通过塑料套管导入大隐静脉,退出塑料套管,再通过导丝插入鞘管。
(6)通过鞘管,相继插入0.”,cm长的导丝和5F直头导管,直至大隐静脉根部腹股沟切口处,直视下确定导管在大隐静脉腔内,有时需注意双支大隐静脉存在。
(7)抽出长导丝,将光纤顺着导管插入至导管顶端,可直视下看到光纤顶端的红光指示。退出导管3mm~5mm,使光纤末端与导管保持一定的距离。然后,结扎大隐静脉残端。(8)此时,抬高患肢15度~25度左右,尽量使浅静脉血液排空。启动激光机,一边踩下脚踏开关,一边将导管和光纤同时后撤,每秒钟后撤的距离约为0.5cm~1cm。作者认为,如果静脉内径较粗,后撤的距离尽量短一些,有利于静脉腔内膜的破坏。(9)透过皮肤,通过红色指示光可以直视光纤末端来定位光纤,有条件的也可以通过超声来定位;降低房间亮度,再次依据红色瞄准光检查光纤末端位置;用手按压红色指示光处,使光纤末端与血管内壁紧贴,以实现接触式治疗方式。当激光发射时,医生以每秒0.5cm~1cm的距离慢慢回抽光纤,在两次脉冲发射间歇的一秒钟时,光纤停止回抽,以此速度治疗直至所需大隐静脉治疗完毕,手术过程结束。
(10)下肢静脉曲张处或小腿分支静脉,采用多点穿刺光纤导入的方法治疗。
(11)术后,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自粘性弹力绷带最好。包扎时间不少于2周。或穿戴循序减压弹力袜。
6.EVLT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第一天鼓励病人下床活动。
(2)肌注或静脉滴注预防性抗生素,共3~5天。
(3)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至少14天(不同的医生可选择不同的绷带)。
(4)也可3天后改穿循序减压弹力袜,14天~2个月。
(5)可进行正常的体育运动,避免患肢洗热水澡,避免剧烈的体育运动;
(6)如有术后的不适,可服用止痛药;
(7)每隔一星期,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用连续波多普勒和彩色双向超声进行术后复查,确认治疗过的静脉是否闭合,建议进行年度随访;
(8)如发现部分曲张浅静脉复发或局部遗漏的曲张静脉,可在门诊局麻下再次行激光治疗。
7.EVLT注意点诠释
微创手术的目的是为了在取得与手术治疗方式相同或更好疗效的同时,降低手术的风险和死亡率,并较大程度的减少手术的创伤,有时还考虑人类对美观的要求。目前采用的小切口分段曲张静脉切除、冷冻切除、硬化剂注射疗法、超声和导管引导下的硬化剂注射治疗、电动刨切治疗,均可应用于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治疗,且具有微创化的趋势和优点。
禁忌症:妊娠期患者,行走功能障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血栓性浅静脉炎急性期,或患肢有急性感染者;动脉闭塞症及全身状况较差者。如果大隐静脉高度扭曲导管不能通过,需作多点穿刺,必要时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有时遇到曲张静脉与皮肤紧密粘连,且皮肤菲薄,这时需要在激光治疗部位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使曲张静脉与皮肤之间形成阻遏,有效地防止皮肤烧灼伤的发生。
EVLT治疗时,无论大隐静脉主干或属支,尽可能使其静脉腔内血液排空,减少术后血栓性静脉炎样组织反应,如沿大隐静脉走向条束状病变或曲张静脉治疗处团块状硬结,会造成刺激性疼痛。这样的组织反应于术后1~2周最明显,以后逐渐减轻,4~6周后消失。治疗时静脉管腔排空越完全,组织反应越轻,效果越明显。另外,术后至少2周务必应用弹力绷带适当加压包扎,或去除弹力绷带后穿戴循序减压弹力袜,这种辅助的治疗措施,促进治疗局部病变静脉的纤维化,有利于患肢的康复。
结束语
随着EVLT技术在国内外逐步应用和推广,其长期临床疗效评估尚有待于进一步长期随访及多中心研究报道,随着临床病例数的增加和治疗经验的积累,其适应证不断扩大。在这一技术不断完善的基础上,EVLT技术安全、有效、微创、操作简便和不遗留手术疤痕等优势,为治疗方法的广泛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如果您对于激光在临床上的应用有什么疑问,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1、直接获取答案
2、可以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