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倡导地摊经济,改善和便利人民群众的生活,在我们一边享受生活的烟火气时,也要了解地摊经济下的常见病。比如下肢静脉曲张就是高发于长期站立或蹲位的摊主们。那么,你知道如何预防吗?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静脉的扩张,迂曲,通常呈蓝色或紫色突出于皮肤表面。这种异常现象通常因静脉瓣膜功能异常导致的浅静脉跨壁压升高所致。
下肢静脉曲张都有哪些临床表现?如果不及时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会有什么后果?今天的科普就为大家带来下肢静脉曲张的相关知识。
下肢静脉曲张有哪些临床表现?
在疾病初期,下肢(常见于小腿)可见迂曲、扩张静脉,一般无不适感觉;随病情进展,会在活动或长时间站立后,出现下肢酸胀、水肿等不适;夜间会有小腿“抽筋”等;继而,可出现皮肤瘙痒,肤色变深,甚至皮肤溃疡等。
下肢静脉曲张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下肢静脉血的向心回流,有赖于下肢肌肉泵的正常功能。可能造成肌肉泵“偷懒”的因素,都可能导致下肢静脉曲张,如:久站,久坐等;
另外,回流通路的通畅状况也会影响下肢静脉血的向心回流,特殊情况下,回流静脉不通畅,也可能导致静脉曲张,如:妊娠等。
哪些人易患静脉曲张?
有可能让下肢肌肉泵“偷懒”的工作,如:外科医生,教师,售货员,理发师等;
可能造成静脉回流不畅的情况,如:妊娠。
下肢静脉曲张有哪些危害和并发症?
随着下肢静脉曲张的病情发展,会产生一系列的危害。在疾病早期,扩张的静脉及曲张团块会明显影响下肢的美观,特别对年轻人来讲,可能还会带来心理影响;疾病中期,因为静脉血回流不畅,在活动后,会出现下肢沉重感,酸胀等不适,还可能有夜间下肢“抽筋”等症状;疾病后期,因为下肢皮肤营养严重受累,将出现皮肤粗糙,色素沉着,组织萎缩等,直至皮肤出现溃疡,成为“老烂腿”。
下肢静脉曲张的并发症,一方面与血液淤滞有关,如静脉炎,静脉血栓;另一方面,与皮肤营养状况差有关,如皮疹,皮肤溃疡等。
静脉曲张患者有哪些注意事项?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在物理上尽量减少静脉“跨壁压”。一方面,让肌肉泵动起来,需要长时间站立或者坐位工作者,应该规律迈步行走,促进血液回流;可能的情况下,作下肢抬高的动作(高于心脏平面),减少静脉压力;若上述保护动作很难实现,应该借助弹力袜,进行压力治疗,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症状,减缓疾病发展速度。日常的注意事项如下:
1.穿静脉曲张减压袜;
2.不宜久站、久坐;
3.每天下午2-4点平躺、用枕头或被子垫在脚下,使双脚高于心脏,深呼吸30-60分钟;
4.控制体重;
5.不宜用热水泡脚、足浴、温泉浴、泡浴、热疗等;
6.保持大便通畅
手术方式的选择:
1:传统外科手术
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剥脱术,俗称“抽筋”。患者需要腰麻,手术伤口多,时间为2-3小时,患者术后疼痛明显,适合于症状严重的患者。
2:微创治疗:
采用大隐静脉消融闭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术。患者在局麻下完成手术,时间约半小时左右,疼痛小,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一般适合于轻中度的患者。
好,今天关于下肢静脉的知识就介绍到这,我们下次接着讲讲如何预防地摊经济中吃货们常见的疾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