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危害
疾病检查
疾病并发症
疾病治疗
疾病保健

消化道出血的那点事儿下

每天消化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消化道出血(下)。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几个消化道出血的检查手段以及止血措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刘世义   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

出血检查的手段 

  胃镜和结肠镜:是诊断上、下消化道出血病因、部位和出血情况的首选方法,它不仅能直视病变、取活检,对于出血病灶可进行及时准确的止血治疗。内镜检查多主张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检查,称急诊胃镜和结肠镜检查。这是因为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可在短短几天内愈合而不留痕迹,血管异常多在活动性出血及近期出血期间才易于发现如有大量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可先置入胃管,抽吸胃内积血,并用生理盐水灌洗,以免积血影响观察。此外,在体循环相对稳定的时机,及时进行内镜检查,根据病变特点行内镜下止血治疗,有利于及时逆转病情,减少输血量及住院时间。   胶囊内镜:十二指肠降段以远的小肠病变所致的消化道出血因胃肠镜难以到达,一直是内镜诊断的盲区,曾被称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gastrointestinalbleeding,OGIB)。胶囊内镜使很多小肠病变得以诊断,近年促使OGIB重新定义为:全胃肠镜检不能明确病因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出血。   该检查在出血活动期或静止期间均可进行,对小肠病变诊断阳性率在60%~70%左右,是目前小肠出血的一线检查方法。   影像学:X线钡剂造影有助于发现肠道憩室及较大的隆起或凹陷样肿瘤。当内镜未发现病灶、估计有消化道动脉出血时,可行选择性血管造影,若见造影剂外溢,则是消化道出血最可靠的征象,可立即予以经导管栓塞止血。   手术探查:各种检查不能明确出血灶,持续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必须手术探查。止血措施 

  (1)药物治疗尽早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生物抑素、奥曲肽、特利加压素及垂体加压素,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从而止血。生长抑素及奥曲肽因不伴全身血流动力学改变,短期使用无严重不良反应,成为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最常用药物。生长抑素用法为首剂μg静脉缓注,继以μg/h持续静脉滴注。奥曲肽世8肽的生长抑素拟似物,半衰期长,首剂μg静脉缓注,继以25~50μg/h持续静脉滴注。特利加压素起始量为2mg/h,出血停止后可改为每次1mg,每日2次,维持5天。垂体加压素剂量为0.2U/min静脉持续滴注,可逐渐增加剂量至0.4U/min。该药可致腹痛、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副作用,严重者甚至可发生心肌梗死。故对老年患者应同时使用硝酸甘油,以减少该药的不良反应。   (2)气囊压迫止血在药物治疗无效的大出血时,暂时使用,为后续有效止血起“桥梁”作用。三腔二囊管经鼻腔插入,注气入胃囊(囊内压50~70mmHg),向外加压牵引,用以压迫胃底;若未能止血,再注气入食管囊(囊内压35~45mmHg),压迫食管曲张静脉。为防止膜糜烂,一般持续压迫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放气解除压迫一段时间后,必要时可重复应用。注意的是,急诊外科手术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目前多不采用。   (3)内镜治疗急症内窥镜是明确或证实上消化道出血部位必不可少的措施。内窥镜选择时机取决于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药物控制出血的效果,一般经过积极抗休克和药物治疗血流动力学稳定者立即做胃镜。   内静下硬化剂治疗主要通过继发性血栓形成而达到止血目的,止血效果确切,其并发症是食管狭窄、溃疡形成等。内静下曲张静脉套扎术是利用内镜将高弹性橡皮圈套扎在曲张静脉基底部,达到止血目的,止血成功率在90%以上。   如果仅有食管静脉曲张,还存在活动性出血者,应予以内镜下注射硬化剂;如果食管中下段曲张静脉无活动性出血,可行套扎术。胃底静脉出血,注射组织黏合剂的效果优于硬化剂治疗。   (4)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上述急症治疗后仍出血不止,可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术后门静脉压力下降,止血效果好,成功率可达90%以上,但易发生肝性脑病和支架堵塞。由于其对急性大出血的止血率达到95%,新近的国际共识认为,对于大出血和估计内镜治疗成功率低的患者应在72小时内行TIPS。









































湖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斑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vemwc.com/jbwh/1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