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知如采金坚持不懈
治学似架梁根底扎实
对病人献爱心责任心
繁荣学术交流无国界
人物档案王贵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兼肝病中心主任,北京市内科(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央保健局保健会诊专家,北京市首批科普专家等。兼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自然疫源性疾病学组组长、病毒性肝炎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理事,感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卫生部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抗菌药物专业组委员,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中国免疫协会感染免疫分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管理分会委员,北京市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会长,澳大利亚Griffith大学环境和人类健康中心客座教授。美国感染病学会会刊《临床感染病杂志》(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编委(大陆惟一)和亚太地区肝病研究会会刊《国际肝病》(HepatologyInternational)编委,《中华传染病杂志》副总编辑,《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等十余种核心期刊编委。
以博大的爱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做一名好医生首先要有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然后自然会努力学习以获得精湛的医术。这既是王贵强教授对科里医生的要求,也是他自己切身的体验。30多年前王贵强还在临床专业课学习时便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由此热爱上了医学,于是立志将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并决心做一名好医生。在临床工作面对患者时,王贵强总是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对患者高度负责、耐心细致,对技术精益求精,以博大的爱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高度评价。
不放过任何一个异常临床所见,最大限度地使患者受益医学是经验医学,但不能唯经验,应该学会在书本中、前人的经验中和文献中积累自己的经验。在临床工作中,王贵强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临床疑难问题。正是由于不断学习文献,总结经验,联系实际,王贵强曾多次独立诊断从未见过的疾病,如“莱姆病”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
年,我国学者在黑龙江海林地区发现“莱姆病”并进行了报道,王贵强及时了解到该病的特点并进行摘录。年底,刚刚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不久,病房来了一位大兴安岭地区的患者,按照“森林脑炎”收入院,但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体征,主任查房认为不像“森林脑炎”。由于先期曾经看到有关“莱姆病”的相关论文,加上主任的意见,王贵强立即翻阅读书笔记,发现该患者的表现很像“莱姆病”,就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对患者做了进一步检查,通过暗视野显微镜观察到“螺旋体”而确诊,然后针对性应用抗生素使患者痊愈。在诊治过程中,文献描述的“游走性红斑”没有在该患者身上发现,他一直没有放弃,进一步查阅文献发现,个别患者“红斑”可以很大,可达70cmX20cm,根据这个线索,又在患者身上反复寻找,终于发现整个前臂就是一个“游走性红斑”。至此,王贵强完整地学习了有关“莱姆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印象深刻,也尝到了“求甚解”的甜头。
在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对自身免疫性肝病,尤其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还没有普遍认识。当时王贵强遇到1例肝病患者,发现其ALT升高,胆红素升高,同时表现为GGT明显升高却无法解释。他通过文献检索认识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并采用激素和熊胆胶囊对患者进行了有效治疗。回国后,王贵强继续中成药治疗白癜风白癜风怎么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