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危害
疾病检查
疾病并发症
疾病治疗
疾病保健

肝脏疾病

一、肝硬化

肝硬化是有一种或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和再生结节为组织学特征的进行性慢性肝病。

1、病因

(1)病毒性肝炎:我国最常见的病因,乙肝最常见,HBV,HCV,HDV可演变为肝硬化,HAV,HEV不发展为肝硬化

(2)慢性酒精中毒:欧美国家最常见病因

(3)胆汁淤积

(4)循环障碍

(5)药物或化学毒物

(6)免疫紊乱

(7)寄生虫感染

(8)遗传代谢性疾病

(9)营养障碍

(10)隐源性肝硬化

2、发病机制

(1)肝细胞坏死:广泛变性,坏死,肝小叶纤维支架塌陷

(2)再生结节形成:不规则结节状

(3)纤维间隔形成:汇管区--汇管区,汇管区--肝小叶中央静脉

(4)假小叶形成:特征性病理变化

3、分类

(1)小结节性肝硬化:直径3cm,最常见

(2)大结节性肝硬化

(3)混合型肝硬化

4、临床表现

(1)代偿期:乏力,腹胀不适,食欲减退。脾脏轻中度肿大,肝脏早期一般表现肿大

(2)失代偿期

①肝功能减退

消化吸收障碍食欲减退,厌食,腹胀营养不良一般情况较差,消瘦乏力黄疸

皮肤,巩膜黄染,尿色深

出血和贫血与肝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脾亢,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关。常有牙龈鼻腔出血,皮肤黏膜瘀斑雌激素↑

肝脏对雌激素灭活减弱导致。男性特征女性化,女性月经失调紊乱。出现蜘蛛痣,肝掌

雄激素↓雌激素高反馈抑制垂体促性腺轴糖皮质激素↓作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原料的胆固醇合成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减少促黑素↑促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受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促黑素增加。面色黑黄,黯淡无光,称为肝病面容抗利尿激素↑肝脏对抗利尿激素灭活作用减弱,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腹水形成醛固酮↑灭活减弱,导致继发性醛固酮,促进腹水形成甲状腺激素↓肝硬化患者血清总T3,游离T3降低,游离T4正常或偏高,严重者T4也降低不规则发热肝脏对致热因子灭活降低,还因为继发感染低蛋白血症患者常有下肢水肿,腹水

②门脉高压

腹水:失代偿期最突出的表现。腹水形成机制:门脉高压;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低蛋白血症;肝脏对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灭活减弱;肝淋巴量多

门-腔侧支循环形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最具诊断价值,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最常见并发症);腹壁静脉曲张(海蛇图样:脐上向上,脐下向下);痔静脉扩张(痔出血);Retzius静脉曲张(缓解门脉高压);脾肾分流

脾大脾功能亢进:门脉高压较早体征,外周白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易感染出血

5、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并发症):原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消化性溃疡和急性出血性糜烂性胃炎;门脉高压性胃病

(2)肝性脑病(最严重,最常见死亡原因)

(3)胆石症:原因:肝硬化时胆汁酸减少;库普佛细胞减少;脾亢导致慢性失血;雌激素增多

(4)感染:

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革兰氏阴性杆菌(大肠杆菌),发热,腹痛,腹水短期内增加,症状不重。腹水外观混浊,WBC*10?/L,或多核白细胞*10?/L,确诊:腹水细菌培养

②胆道感染

③肺部,肠道及尿路感染

(5)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低钠,低钾,低氯与代谢性碱中毒

(6)原发性肝细胞癌:肝区疼痛,肝大,血性腹水,无法解释的发热

(7)肝肾综合征:临床表现: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尿钠减少。。。诊断标准:急进性血肌酐mol/L,,,缓进型血肌酐mol/L;

(8)肝肺综合征:低氧血症,PaOkPa

(9)门静脉血栓形成

6、检查

代偿期大多正常,失代偿期

血常规脾亢--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尿常规黄疸--尿胆原↑,胆红素↑肝功AST↑,ALT↑,血清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A/G)倒置,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不同程度延长,切不能注射VItK纠正肝纤维化指标穿了三(血清3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层(层粘连蛋白)还透明(透明质酸)。均升高↑腹水检查单纯腹水为漏出型,合并腹膜炎为渗出或混合型肝活检假小叶形成(确诊)

7、治疗

(1)去除病因:抗HBV: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拉米夫定,失代偿期乙肝丙肝肝硬化不适宜用干扰素。。。抗HCV:聚乙二醇干扰素a联合利巴韦林

(2)肝硬化饮食--高蛋白,肝性脑病----禁蛋白

(3)腹水的治疗:首选利尿剂---螺内酯(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无效----呋塞米,使体重减轻0.3--0.5kg/d(无水肿)或0.8--1.0kg/d

(4)最佳治疗方法:肝移植

(5)护肝药:熊去氧胆酸,还原型谷胱甘肽等

二、门脉高压

1、肝脏解剖

肝的韧带:膈面和前面:左右三角韧带,冠状韧带,镰状韧带,肝圆韧带;肝的脏面: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

肝蒂: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胆管,淋巴结,神经

Glisson鞘:门静脉,肝动脉,肝胆管

2、病因和发病机制

最常见疾病:肝硬化

肝前(门脉),肝内,肝后(肝静脉)

3、临床表现

脾大,腹水,侧支循环形成(食管虫蚀样,串珠样,蚯蚓样改变)

4、治疗:目的: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Child-Pugh分级:由肝(肝性脑病)胆(血清胆红素)白(血浆白蛋白)水(腹水)酶(凝血酶原延长时间)决定

ChildAB级:

(1)首选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目前最好的手术方式,离断的血管:冠状静脉,胃短静脉,胃后静脉,左膈下静脉(GDHZ该当何罪)

(2)分流术:门腔静脉分流术:易诱发肝性脑病,易血栓形成,术后降压效果不错

脾肾静脉分流术:血栓形成率很高

ChildC级:不适宜手术

治疗出血:消化性溃疡:奥美拉唑;

肝硬化门脉高压:生长抑素

肺结核支扩出血:垂体后叶素

三、肝性脑病

1、病因:最常见肝硬化,肝炎,肝癌,胆道感染

诱因:消化道出血;排钾利尿剂;高蛋白饮食;麻醉药;便秘;缺氧;感染

2、发病机制:

“氨中毒学说”:NH4+转化成立NH3,NH3干扰细胞三羧酸循环,使大脑能量供应不足;增加了脑对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的摄取;星形胶质细胞合成谷氨酰胺增多,导致脑水肿;直接干扰神经电活动

3、临床表现

分五期:0期:潜伏期:无任何表现

1期:前驱期:性格异常,有扑翼样震颤

2期:昏迷前期:典型扑翼样震颤(最特异),腱反射亢进,脑电图开始特异性异常--δ波

3期:昏睡期:能唤醒,腱反射亢进

4期:昏迷期:无法唤醒,无表现。脑电图明显异常

4、检查

常用检查指标:血氨(正常值11--35ηmol/L)

诊断靠典型临床表现----扑翼样震颤

5、治疗

(1)饮食:禁蛋白

(2)去除诱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PH升高用精氨酸);止血;清除肠道积血(弱酸灌肠),预防控制感染(三代头孢),慎用镇静药(禁用阿片类,苯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镇静剂,克适用异丙嗪,扑尔敏等抗组胺药)

(3)减少肠道毒物吸收:乳果糖

(4)降氨药物:谷氨酸钾,谷氨酸钠,对重症无效

(5)氨基酸不平衡或者紊乱:首选支链氨基酸

四、脂肪性肝病

是以肝细胞脂肪过度贮积和脂肪变性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

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性肝病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1、病因和发病机制:

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为NAFLD易感因素。

“两次打击”学说可以解释部分发病机制。

第一次打击是易感因素伴随着胰岛素抵抗,引起肝细胞内脂质过量沉积;第二次打击是过量沉积脂质的肝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介质的产生,肝星状细胞的激活,从而产生肝细胞的炎症坏死和纤维化。

2、病理

大泡性或大泡为主性肝细胞脂肪变性为特征。/

3、临床表现

发病缓慢,常无症状。严重脂肪性肝炎可出现黄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清转氨酶和r-GT正常或轻度升高,ALT升高,CT平扫肝脏密度普遍降低,肝穿刺活检。/

5、诊断

凡具备下列1~5项和6或7中任意一项可诊断。

1、有易感因素;2、有大量饮酒史;3、除外其他可导致脂肪肝的疾病;4、有乏力、肝区隐痛、肝脾大等;5、血清转氨酶或r-GT、转铁蛋白升高;6、影像学证据;7、病理证据。

6、治疗

1、病因治疗针对原发病、易感因素

2、药物治疗

单纯性脂肪肝病一般无需药物治疗。

多烯磷脂酰胆碱、维E、还原型谷胱甘肽———减轻脂质过氧化

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胰岛素受体增敏剂,用于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

血脂高的将血脂

3、患者教育

针对易感因素

二、酒精性肝病

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慢性肝病,初期为脂肪肝,进而发展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

1、病因

乙醇对肝脏有损害是基本病因。危险因素是1、短期大量饮酒2、遗传3、女性更易患病4、有其他肝病5、继发性营养不良。/

2、病理

大泡性或大泡为主伴小泡性的混合肝细胞脂肪变性

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出现Mallory小体

酒精性肝硬化假小叶

3、诊断

有项或可诊断

(1)、饮酒史超过5年男≥40g/d女≥20g/d或两周内大量饮酒史≥80g/d

(2)、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等

(3)、实验室检查其中AST,ALT,GGT,TBiL,PT,MCV,CDT升高。AST/ALT>2,GGT升高,MCV升高为酒精性肝病特点。

(4)、影像检查肝脏密度普遍下降

(5)、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肝病。/

4、治疗

(1)、戒酒

(2)、高热量、高蛋白、低脂饮食、各种维生素

(3)、药物

多烯磷脂酰胆碱

美他多辛———改善酒精中毒

糖皮质激素———对于重症酒精性肝炎可缓解症状

(4)、肝移植

五、肝脓肿

1、细菌性肝脓肿

(1)病因:胆源性或经门脉播散者:大肠埃希菌;全身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

胆道逆行感染为主要感染途径,还有肝动脉,门静脉。

(2)临床表现:起病急,多为黄白色脓液。较小,常多发。肝区疼痛、肝肿大+寒颤高热=肝脓肿

破溃症状:向上破溃:右侧脓胸;向下破溃:腹膜刺激征;向左破溃:穿入心包;向膈下破溃:膈下脓肿;向肝内破溃:侵犯血管大出血

X线:右侧肝脓肿可致右侧膈肌升高,右侧反应性胸膜炎或胸腔积液

B超:首选检查。

(3)治疗:主要是抗生素治疗。单个较大脓肿可在B超下行穿刺抽液。

2、阿米巴肝脓肿

(1)临床表现:继发于阿米巴肝脓肿,起病缓,可有不规则发热。多为棕褐色脓液,镜检可有滋养体。较大,常单发,多见于肝右叶。

(2)治疗:首选非手术,必要时反复穿刺抽脓,切开引流。

六、肝癌

1、病因

(1)病毒性肝炎:最主要病因。

(2)食物及饮水:饮酒,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蓝绿藻污染过的水源

(3)毒物:亚硝胺类,有机氯农药,偶氮芥类

(4)寄生虫:血吸虫,华支睾吸虫

(5)遗传因素

2、病理

(1)大体分型

分型大体特点病理学特点块状型最多见,直径5-10cm,10cm称为巨块型圆形,中心易坏死,液化出血结节型大小和数目不等的癌结节,直径5cm,单个结节3cm或相邻两个之和3cm称为小肝癌分界不如块状清除,常伴有肝硬化弥漫型最少见,弥漫于整个肝脏常因肝衰死亡

(2)组织学分型:肝细胞肝癌(90%):AFP升高,我国最常见;胆管细胞癌,AFP不高反低;混合型细胞癌

(3)转移途径

肝内转移:最早,最易发生的是肝内血行转移,易侵犯门静脉分支引起多发性转移灶

血行转移:肺

淋巴转移:肝门淋巴结

种植转移:少见,腹膜,盆腔处

3、临床表现

肝区疼痛(最早最常见症状),进行性肝肿大(最常见体征),梗阻性黄疸(晚期),类癌综合征(内分泌紊乱,高脂高钙,红细胞增多,低血糖)

4、检查

(1)甲胎蛋白AFP:特异性标志物,AFPμg/L即可诊断。(首选)

(2)肝穿刺活检:确诊

(3)B超:筛查

(4)鉴别诊断

继发性肝癌:多发结节,AFP为阴性

肝硬化结节:CT快进快出

活动性病毒性肝炎:ALT和AFP同步升高---肝炎,ALT和AFP曲线分离--肝癌

肝脓肿:液性暗区

5、治疗

(1)手术:根治性切除:首选,最有效,术前测:吲哚氰绿15分钟滞留率

适应症:单发的=5cm的小肝癌,或者单发的=5cm的向外生长的大肝癌巨大肝癌,多发肿瘤结节3个

姑息性肝切除

(2)局部治疗:TACE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

(3)原则不做全身化疗,有黄疸,腹水,脾亢不做放疗。

医生应该没男朋友吧,因为很忙

军人应该没女朋友吧,因为很苦

那么,问题来了,求军医的心理阴影面积。

(小编合伙人在一旁偷笑,他是没有阴影滴)









































治疗白癜风的中药有哪些
白癜风胶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vemwc.com/jbjc/1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