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财政补贴文化“3馆”免费开放社会效益明显
近年来,梅州市财政部门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投入方式,集中财力助推该市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实现免费开放,获得明显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
1、加大了财政补贴力度。
财政部门设立博物馆、纪念馆等免费开放专项补助资金,对县级以上(含县级)免费开放的国有博物馆、纪念馆门票收入减少、新增运行经费、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基本摆设布展和举行临时展览进行适当补助。与有关部门共同努力,获得中央支持专项补助资金每一年241万元,专项补助中国客家博物馆。
2、丰富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
该市各级图书馆、文化馆(站)基本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免费,并初步建立起以市民为对象的公共文化服务络。通过图书馆全面展开送书下乡工程,该市已建立起
3、增进了“3馆”档次的提升。
今年该市剑英图书馆已免费开放为契机,以争创“国家一级图书馆”为抓手,逐渐丰富馆藏书籍,不断完善馆内基础设施建设,完
4、探索建立免费开放经费保障长效机制。
1是进一步明确博物馆、纪念馆公益性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会同相干部门综合斟酌博物馆和纪念馆的藏品数量、展厅面积、人员构成等因素,研究制定财政补助定额标准,充分保障人员开支和平常运转所需经费。同时,适当增加博物馆和纪念馆改良摆设布展、举行临时展览等专项投入,加强内容建设、功能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进其提升整体展现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2是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实现馆际间资源共建同享。该市财政部门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动博物馆、纪念馆馆际之间实现资源的共建同享,如文物借展、数字资源共享等,从整体上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三是要吸引社会气力,建立博物馆、纪念馆多元化投入机制。该市参考鉴戒国外的有益做法,在加大财政经费保障力度的同时,鼓励社会气力捐赠,鼓励依托文物藏品、摆设展现推出各类文化产品,拓宽博物馆、纪念馆的经费来源渠道,更好地满足博物馆、纪念馆的改革与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