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医院引进“E超”超声系统
快速无创鉴别肿瘤“良恶”还可评估血管斑块稳定性
医生给患者做E超检查。
从A超到E成像,从结构的检查到功能的检查,从检查到治疗,从幕后走到台前,这一个个重大的突破验证着超声医学的快速发展。近日,医院超声医学科率先引进——组织硬度成像系统(弹性成像)“E超”,可以帮助医生“触摸”组织的软硬度,从而提高肿瘤的诊断能力,也开启了我省医疗诊断进入E时代。
E超可“触摸”身体部位硬度
“通俗地讲,E超就是现代医学中的一种‘声触诊’手段,它利用声波去触诊患者的器官组织,并通过不同的颜色编码来反映所‘触摸’组织的硬度,就好像医生延伸的、无形的手。它为医学界提供了与以往影像检查完全不同的组织成像模式,使医生可以快速获得人体组织器官的硬度数值,这对区分肿瘤物的良、恶性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兰大一院超声医学科主任马苏美说,一般而言病理活检是确诊癌症的“金标准”,但是作为一种侵入性的有创检查,对于部分患者而言难以接受。并且一旦发生假阴性,病理活检的可重复性低。因而,临床中迫切需要一种无创、方便且能够准确评价肿瘤良恶性的诊断工具。于是,超声E成像技术应运而生。
E超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通过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的实时、全定量的软组织硬度测量工具。它第一次实现了在同步可视化的条件下,实时、快速、无创、定量地评估肿瘤,且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高度符合。简单来说,E超就是在彩超的基础上增加了弹性成像,所有彩超能做的检查,E超也完全能做。
据悉,自年第一台E超设备进入中国后,医院已经能够开展此项检查。兰大一院引进E超系统后,对提升我省医疗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提供诊断依据
相比B超,E超在临床应用中有哪些优势?马苏美介绍,E超是在原有B超、彩超(彩色多普勒CDFI)基础上研发成功的新一代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系统,是一种能够全面应用于浅表组织、腹部脏器、血管等方面的组织弹性成像技术。根据组织硬度弹性值的不同,有效鉴别实性肿瘤的良恶性。对于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尤其对于甲状腺、乳腺、前列腺等小器官,能够完成常规超声不能完成的组织定性分析,可以全定量、全幅、实时获得组织的硬度弹性信息,为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提供客观、量化的诊断依据。
如乳腺癌在女性患者的发病率较高,临床较为常见。对于乳腺癌的诊断,传统的超声成像不能显示乳腺肿物的弹性特征图像,而最新一代的E超成像技术能够实时、定量、定性显示乳腺肿物以及腋窝淋巴结的软硬情况,用来鉴别乳腺肿物的良恶性。另外,由于具有毫米级的弹性图空间分辨率,对于解剖学上显示困难的区域和形态学复杂的乳腺肿块,例如成分复杂的结节(50%以上为囊性结构),仍能显示其大小和弹性值。
又如对于甲状腺结节的诊断,E超成像是唯一能够实时、全幅、全定量显示组织弹性的全新超声模式。与传统的弹性成像方法不同,E超成像不需要人工加压测量组织形变,而是直接通过实时彩色编码组织弹性图显示,有效提高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能力。
可无创评估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
记者了解到,自从兰大一院引进E超后,每天预约检查者也很多。李女士就是其中的一位肝病患者。之前检查时医生建议她做活检,但李女士有所顾忌一直没有做活检,在得知有了E超后进行了预约检查。
马苏美称,肝纤维化的评估,一般依赖于血清学检查,但影响因素多,准确性差。肝脏穿刺活检是肝纤维化分期的“金标准”,但肝组织活检是一种侵入性方法,可能导致疼痛、出血、胆汁性腹膜炎等。并且对于需要随访、治疗评估、疗效评价的患者而言可行性不高。通过大量的研究证实,E成像就可以准确定量地评估肝纤维化程度。而此项检查对病人无痛苦、无损伤、无放射性损害,可反复进行。
不仅如此,通过E超可测量肝脏、脾脏硬度,评估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据介绍,医院超声医学科引进组织硬度成像系统(弹性成像)以来,运用肝脏、脾脏硬度预测肝硬化患者发生高风险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检查已开展40余例。
在肌骨方面,E超也能够进行肌肉、神经损伤与功能康复后的定量评估。通过组织硬度的改变能精准定位疼痛的部位,使疼痛不再是“看不见摸不着”,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定位和治疗。
文/图记者欧阳海杰